為什么精神科用藥需要藥物基因檢測?
藥物治療是精神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。目前,抗抑郁藥、抗精神病藥、情緒穩(wěn)定劑等藥物被廣泛應用于臨床。然而,藥物治療面臨著個體反應差異大、副作用多、治療依從性差等挑戰(zhàn)。例如,抗抑郁藥物通常需要2到6周的時間才能顯著改善抑郁癥狀;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,約有30-50%的患者對抗精神病藥的反應不佳;在抑郁癥的治療中,僅有不到45%的患者在足量足療程的抗抑郁藥物治療下,臨床癥狀能完全緩解??咕癫∷幬锊涣挤磻^多,典型的不良反應包括肝毒性、過度鎮(zhèn)靜、錐體外系反應(EPS)、代謝內分泌失調等,嚴重時伴有致死性風險。在治療周期方面,控制癥狀加上鞏固、維持治療至少需要6-12個月,如果藥物使用不合理,劑量不正確,將大大延長治療時間,增加患者的痛苦時間和醫(yī)療負擔。
不同個體對于藥物反應的差異很大,其中遺傳因素的影響尤為重要。人體肝臟中許多與精神類藥物代謝有關的代謝酶都存在遺傳多態(tài)性,這是造成藥物清除速率、穩(wěn)態(tài)血藥濃度、生物轉化個體差異的主要原因。

通過基因檢測藥物療效、不良反應相關的基因多態(tài)性,可以為精神類疾病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及劑量,提高藥物治療效果,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特別是嚴重不良反應的發(fā)生,縮短臨床摸索時間,顯著降低治療成本。

核酸質譜如何助力精神科藥物基因檢測?
核酸質譜是通過“多重PCR”+“飛行時間質譜”來實現藥物基因檢測,通過區(qū)分單個堿基的質量差異(G>A>T>C),實現對不同核酸分子及其SNP位點的精確鑒定。
核酸質譜檢測流程

開展項目

精神科藥物基因檢測適用哪些人群?
1.首發(fā)患者;
2.以往治療效果不佳患者;
3.反復發(fā)作患者;
4.藥物副作用明顯的患者;
5.低齡/老年患者